<pre id="x1xxt"></pre>
    <pre id="x1xxt"></pre>

    <pre id="x1xxt"></pre><track id="x1xxt"></track>
    <track id="x1xxt"></track>

        <track id="x1xxt"><strike id="x1xxt"><ol id="x1xxt"></ol></strike></track>
        <track id="x1xxt"></track>
        <track id="x1xxt"><strike id="x1xxt"><ol id="x1xxt"></ol></strike></track><noframes id="x1xxt"><track id="x1xxt"></track>
        <track id="x1xxt"><strike id="x1xxt"><ol id="x1xxt"></ol></strike></track>

        <address id="x1xxt"><pre id="x1xxt"></pre></address>

        索 引 號: D20--2023-0081 分 類: 其他文件
        責任部門: 井岡山市政府辦 發文日期: 2023-03-17 15:47:11
        標 題: 井岡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井岡山市2023年度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獎補實施方案的通知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公開時限: 常年公開 公開范圍: 面向全社會
        有效性: 有效 瀏覽: 文件編號: 井府辦字〔2023〕25號
        井岡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井岡山市2023年度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獎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將《井岡山2023年度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獎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3年3月17日

          井岡山市2023年度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獎補

        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關于印發〈吉安市關于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工作方案〉等五大振興工作方案的通知》(吉農字〔2021〕3號)和《吉安市關于做強現代農業在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中奮勇登攀的實施意見》(吉發〔2022〕1號)精神,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精神,以“創新引領”“產業興旺”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路徑,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基本抓手,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和品牌強農”為基本遵循,全力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做大農業產業總量,豐富農業發展業態,持續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特、一縣一業”進程,全面提升農業發展質量,讓井岡山特色農業產業永葆生機與活力。

        二、目標任務

        圍繞全市茶(茶葉、油茶)果藥等特色產業,做大產業基地,做強龍頭企業,做優知名品牌。大力實施茶果藥農業富民產業,確保實現2025年全市特色農業產業揚優成勢的目標。同時,緊緊圍繞“做大做強鄉村旅游”這一核心主題,彰顯全市鄉村農耕傳統與鄉村文化特色,突出抓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培育工作,鼓勵支持發展“原產地”種養業和傳統種養方式,“直供”旅游消費,激活群眾和農業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創業創新潛能,實現農業產出效益最大化,夯實井岡山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三、工作重點

        (一)全力提高農業技術服務質量。一要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建立技術服務隊伍,積極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服務產業發展全過程,并制定各產業種植管理技術要求及驗收標準。二要對產前選址、土地墾復、挖穴埋肥、種苗服務進行指導;產中要比對作物生長時間節點進行督促;產后要對接農業企業或電商平臺進行銷售等服務。三要發揮好果業協會在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農業統防統治、產品銷售渠道建設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的“主體”作用,所需經費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對已掛牌成立,運行正常,組織完成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積極開展了技術指導服務且成效明顯的協會,每年給予40萬元的工作經費,工作經費主要用于外聘技術專家、現場培訓、市場營銷支出及日?;局С?。四是要高度重視獼猴桃潰瘍病、柑橘黃龍病等重大災害性病害的防治工作,按照植物保護條例的要求,安排200萬元的茶果育苗經費,支持茶果龍頭企業開展茶果本地化育苗,降低重大災害性病害發生風險,夯實富民產業基礎。

        (二)培育農業創新型經營主體。一是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著力培育壯大一批規模大、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圍繞紅米、南瓜、茶果產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脫貧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繼續穩步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園和碧溪產業園建設,做大特色農業“蛋糕”。二是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引導生產要素向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集中,采取“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脫貧戶”的模式,以脫貧戶土地或產業發展基金入股的形式,讓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帶動脫貧戶發展產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脫貧戶增收致富。三要采取免費發放茶果苗的形式,鼓勵聯戶或單戶在房前屋后空余地自主發展農業庭院經濟。四是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回鄉創辦示范基地,助力產業技術推廣和創新?;剜l創辦示范基地的農業科技人員享受同等產業獎補政策。

        (三)強化品牌強農理念。積極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加強對農產品注冊商標的保護力度,積極開發現有名優品牌的市場潛力,推出更多的名牌農產品,促進名牌農產品的特色化、產業化、規?;?。一是面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創建100周年,圍繞井岡山紅色文化的傳承,著力培育“井岡蜜柚”“井岡黃桃”“井岡奈李”“井岡獼猴桃”“井岡山紅米”“井岡山南瓜”等為代表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和省知名品牌各2個;二是要采取得力措施強化農產品品牌建設。圍繞農產品綠色生產技術應用、產品質量控制、品牌創建、品牌文化宣傳、冷鏈物流和農產品電商等環節,以問題為導向,提出解決措施和方案,給予政策支持;三是引導鼓勵農業企業參加博覽會、展銷會等知名品牌會展活動,每年安排參展經費50萬元,該經費由農業農村局統一管理使用,對參展企業按省內每次補助3000元/家、省外每次補助5000元/家的標準進行獎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完善市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市現代農業和農業富民產業的領導,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高抓好現代農業和富民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各鄉、鎮、場要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成立相應機構,明確職責,落實責任。

        (二)多方籌措資金。整合財政、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等涉農項目和資金2000萬元左右,按照“統籌規劃、相對集中、適度變通、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加大對茶、果、藥產業扶持力度。

        (三)加大財政獎補。

        1.新建產業基地獎補。

        (1)茶葉產業(含苷茶):對符合標準化種植規定和達到預期質量及效果的,新增連片種植茶葉20-300畝的,每畝獎補1200元;300-500畝的,每畝獎補1500元;500畝以上的,每畝獎補2000元。

        (2)果業產業:對符合標準化種植規定和達到預期質量及效果的,①連片新增井岡蜜柚、柰李、黃桃種植的,20-300畝的,每畝獎補1200元;300-500畝的,每畝獎補1500元;500畝以上的,每畝獎補2000元;②新增連片種植獼猴桃20-100畝的,標準架(水泥樁)每畝獎補2300元,普通架(木竹樁)每畝獎補1800元;100畝以上的,標準架(水泥樁)每畝獎補3300元,普通架(木竹樁)每畝獎補2300元。建有設施大棚和肥水一體化設施的,按大棚建設和肥水一體化補助標準疊加獎補。

        (3)油茶生態產業:①油茶新造林。新造油茶林在享受林業部門油茶項目補助后每畝再獎補400元。②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低產油茶林通過林地清理、林地墾復、密度調整、補植、施肥等符合山場實際情況的措施,實施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在享受林業部門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項目補助后,每畝獎補200、100元。

        (4)中藥材產業:對符合相關技術規定和達到預期質量及效果的多年生中藥材按照規模大小實行差異化獎補:新增連片種植多年生中藥材20-50畝的,每畝獎補600元;50-100畝的,每畝獎補800元;100畝以上的(建檔立卡脫貧戶發展1-5畝),每畝獎補1000元(套種的按500元/畝獎補)。獎補的多年生中藥材品種為:草珊瑚、黃精。

        (5)對企業、合作社新增冷庫設施的,在達到技術要求和裝機規定的前提下,按300元/立方米的標準進行獎補,但單個經營主體享受的新增冷庫的獎補資金總額不超過100萬元。

        (6)對井岡南瓜種植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另行確定標準,確保有一定標準的獎補支持。

        為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凡是經村級流轉土地發展農業產業的,根據《井岡山市規范土地流轉管理辦法》(井辦發〔2017〕6號)的規定,村集體占有發展該項目的10%的股份,并從該經營主體獲得的產業獎補資金中抽取10%作為基地所屬行政村的入股本金,入股該經營主體,獲取股金分紅收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經營主體和村集體股份比例的確定,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監督落實。

        在分年度驗收合格的情況下,以上獎補按4:3:3比例分三年撥付,驗收不合格堅決不補。建檔立卡脫貧戶發展1畝以上的,按同類最高標準獎補;一般農戶發展庭院經濟5畝以上的,按同類標準獎補。同一產業項目只能享受同級財政的一次獎補,不得重復獎補。

        2.品牌創建獎補。

        (1)“三品”認證。對通過國家級正規認證機構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的業主,每個證書獎補2萬元;對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業主,每個證書獎補3萬元;對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的業主,每個證書獎補5萬元(認證產品種植面積不少于10畝且實現銷售收入5萬元以上,有機認證必須連續三年且認證機構必須是國家級機構,同一品種獲不同等次“三品”認證的,按最高標準獎補,不重復獎補)。

        (2)品牌產品。對新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的業主,每個獎補10萬元;獲“江西名牌產品”的業主,每個獎補5萬元;對成功申報地理標志公用品牌的單位,每個獎補10萬元。

        (3)對新獲吉安市級龍頭企業稱號的業主,每個獎補3萬元;對新獲江西省級龍頭企業稱號的業主,每個獎補5萬元;對新獲國家級龍頭企業稱號的業主,每個獎補30萬元。

        (4)對新評為市級、省級、國家級示范(優秀)社的產業扶貧合作社(脫貧戶年均分紅總額不少于3萬元),分別一次性給予2萬元、3萬元、5萬元資金獎補。

        (5)對新評為市級、省級示范(優秀)家庭農場的分別一次性給予0.5萬元、1萬元資金獎補。

        (6)對新獲省級農產品展示展銷、國家級農產品展示展銷獎勵的,分別一次性獎補2萬元、3萬元。

        (7)對經市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同意舉辦的“水果節慶”活動的,每次給予5萬元的經費補助。

        (8)對完成100萬元以上特色生鮮農產品銷售的電商、抖音等線上線下銷售主體,按銷售額的2%進行獎補。

        3.農業設施設備獎補。

        (1)抗旱井、噴藥管、肥水一體化及節水灌溉、生態防治系統。50畝以上種養基地打深水抗旱井,每口獎補2萬元;全園布施噴藥管,每畝獎補200元;全園安裝滴管或噴管每畝獎補600元;全園安裝肥水一體化(必須具備壓力水泵,過濾器,施肥設備,控制設備等完整的系統)每畝獎補1000元。

        (2)農機具購置:井岡山農戶或農業經營主體年度購置省級補助目錄內農機具的,在享受省級農機具獎補的基礎上(省里獎補28%左右),將補助標準補齊至購機價的35%。

        (3)農業鋼構大棚設施:

        類別

        項目

        補助標準

        設施

        補助

        連棟大棚

        新建標準連棟大棚單個基地50畝以上的,每㎡補助30元。主要參數:跨度8 m,間距4 m,肩高2.5 m,頂高/脊高4.5 m以上。拱架間距1 m,拱架Φ25×2.0mm,縱桿Φ19×1.5mm,主立柱□40×60×2.0mm,山墻輔立柱Φ25×1.5mm,肩梁□40×60×2.0㎜,全部采用熱浸鍍鋅管材,12絲以上薄膜PO膜。

        設施

        補助

        單體大棚

        新建GP-C825/832型標準單體鋼架大棚50畝以上的,每㎡補助15元。主要參數:寬8m,長30m,頂高3.2m以上,肩高1.6m以上,拱管為熱浸鍍鋅鋼管,鍍鋅量200g/㎡以上,Φ32*1.5間距不大于1m,Φ25*1.5間距不大于0.75m,三縱四卡,8絲以上膜。大棚鋼架使用壽命10-15年。低于此標準的6米寬以上的單體大棚,按4000元/畝進行獎補。

        雙層大棚

        建設或改造成雙層保溫50畝以上的,在上述單體大棚基礎上,每畝增加補助2000元。

        農業鋼構大棚設施里面種的農作物必須是果蔬或其他我市主導農業產業類作物品種。

        (四)完善驗收程序。

        1.業主申報。達到獎補條件的經營主體向所在鄉鎮場提交驗收申請表和申報材料。

        2.鄉鎮初驗。由鄉鎮場組織相關工作人員成立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的產業驗收小組,審核申報資格,委托第三方核定驗收數據,核查建設質量,簽署初驗意見,并在所在的村、鄉鎮集市進行公示。對符合獎補條件的申報表,由鄉鎮場主要領導簽字,匯總后以正式文件報市農業農村局。

        3.驗收審核。根據鄉鎮場初驗意見,由市委農辦牽頭,抽調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林業局等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組成市級核驗小組,嚴格按照《果業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茶葉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農業設施建設驗收標準》和《南瓜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的要求,于每年的6-10月份進行現場驗收審核,簽署驗收審核意見。

        4.會商審批。驗收組驗收審核匯總后,報送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商審批。

        5.網上公示。會商審批后進行網上公示7天,公示無異議,報市政府批復抄告,市財政局根據抄告單撥付獎補資金。

        (五)推行金融四輪驅動。一是結合“財農信貸通”政策,對農行、郵政儲蓄、農商行、九銀村鎮四家合作銀行要按照約定不低于財政風險補償金的8倍發放“財農信貸通”貸款。簡化評估放貸程序,降低貸款門檻,優化放貸服務。合作銀行貸款實際執行利率遵照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按上浮不超過20%的幅度計取。二是采取現金直補鼓勵產業發展。三是加大農業保險的財政扶持力度,圍繞茶果的險種,由業主自繳20%保費、市財政配套80%保費的比例繳納。四是市鄉村振興局、市農業農村局要針對脫貧戶和規?;刈龊觅J款貼息工作。

        (六)嚴肅工作紀律。產業獎補驗收工作要嚴格對照技術標準(種植基地要求果苗成活率達90%以上)進行驗收(果、茶、藥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另行制定),實行誰驗收、誰簽字、誰負責。對出現騙取產業補助資金的,要堅決予以追回,并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行政、司法責任。

        (七)嚴格把握本方案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的范圍為2023年開始的新增基地及項目的獎補,2022年(含2022年)以前基地及項目的獎補仍按井管局字〔2020〕3號文件執行。

        附件:1.指示解釋

        2.茶葉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

        3.農業設施建設驗收標準

        4.果業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

                               5.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

                      6.南瓜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

        附件1:

        指標解釋

        1、水肥一體化: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水肥一體化是借助壓力系統(或地形自然落差),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按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種類的需肥規律和特點,配兌成的肥液與灌溉水一起,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過管道和滴頭形成滴灌,均勻、定時、定量浸潤作物根系發育生長區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終保持疏松和適宜的含水量。同時根據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點,土壤環境和養分含量狀況,作物不同生長期需水,需肥規律情況進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設計,把水分、養分定時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給作物。具有省肥節水、省工省力、降低濕度、減輕病害、增產高效等優點。

        2、連棟大棚:將兩棟或兩棟以上的單棟大棚在屋檐處連在一起,加上天溝等就構成了連棟大棚。

        3、單體鋼架棚:以薄壁鍍鋅鋼管為骨架,塑料薄膜為覆蓋材料的拱圓裝配式大棚。

        4.雙層保溫大棚:就是在單體鋼架大棚原有一層基礎上加蓋一層內棚。要求外棚大棚6米寬、2.8米高、30米長以上,內棚5.2米寬、2.4米高、28米長以上。


        附件2:

        茶葉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

        一、基地權屬:茶園產權明晰,若土地流轉的要見合同,并交一份租賃合同復印件。

        二、種植面積:種植面積達50畝以上的,一定要出具第三方測繪圖。

        三、種植技術要求

        1.種植密度:基本苗達3500株/畝以上;

        2.成活率(1-3年):要求生長勢態良好,當年成活率達85%以上,第二年成活率達90%以上,第三年成活率達95%以上。

        四、管理技術要求

        1.撫育。在驗收前,必須做好撫育工作,清除雜草未進行撫育的,原則上不予驗收。

        2.水的管理。做到排灌方便,有保水、蓄水和排灌系統。

        3.基地基礎設施要健全,中耕施肥要到位。

        4.整形?;卦诘谌陼r,整形要到位,整個茶園必須封行。

        五、野生茶。除上述情況外,野生茶的獎補面積按驗收時測量的實際面積1/2折算。

        六、各茶園基地(20畝以上)都要有全景圖(彩照)


        附件3:

        農業設施建設驗收標準

        一、水肥一體化采用的主要設施

        水肥一體化設備包括首部樞紐、輸配水管網和灌水器3個部分。從水源到灌溉點,一般設備的排列順序是:水泵、逆止閥、施肥(藥)裝置、壓力表、過濾設備、壓力表、閥門、流量表、進排氣閥、干管、壓力調節器、支管、毛管、灌水器。根據微灌施肥首部控制規模和水質,設備的配置方式會有所不同。

        (一)首部樞紐:

        首部樞紐的作用是從水源取水、增壓,并將其處理成符合微灌施肥要求的水流送到系統中去,包括加壓設備(水泵、動力機)、過濾設備、施肥(藥)設備、控制及測量裝置等。

        (1)加壓設備:加壓設備的作用是滿足微灌施肥系統對管網水流的工作壓力和流量要求。加壓設備包括水泵及向水泵提供能量的動力機。微灌施肥系統常用的水泵有離心泵、潛水泵等,動力機可以是柴油機、電動機等。單戶農戶小面積使用微灌施肥設備,最好使用變頻器。在有足夠自然水源的地方可以不安裝加壓設備,利用重力進行灌溉。

        (2)過濾設備:過濾設備的作用是將灌溉水中的固體顆粒(砂石、肥料沉淀物及有機物等)濾去,避免污物進入系統,造成系統和滴頭堵塞。過濾設備安裝在輸配水管道之前。過濾器包括離心式過濾器、砂介質過濾器、網式過濾器、疊片式過濾器等。

        (3)施肥設備:包括加壓式施肥罐、文丘里注入器、注入泵。

        (4)控制和測量裝置:包括進排氣閥、逆止閥、壓力表。

        (二)輸配水管網:

        輸配水管網包括干管、支管和毛管,有各種管件、連接件和壓力調節器等組成,其作用是向作物輸水和配水。管件和連接件在系統中用量較大,選用的規格、質量等直接關系到工程費用、質量和使用壽命。輸配水管網系統的干管主要用聚氯乙烯(PVC)管,輸配水管網的支管和毛管主要是聚乙烯(PE)管。

        (三)灌水器:

        作用是將微灌施肥系統中的壓力水(肥液)等,通過不同結構的流道或孔口,消減壓力,使水流變成水滴、水霧或細流,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

        (1)滴頭:通過流道或孔口將毛管中的壓力水變成滴狀或細流狀流出的裝置稱為滴頭,單個滴頭的流量一般在2~12L/h之間,滴頭安裝在微灌施肥管網的毛管上。

        ①長流道型滴頭:靠水流與流道壁之間的摩阻消能來調節出水量的大小。②壓力補償式滴頭:壓力補償滴頭是利用水流壓力通過滴頭內的彈性體(片),使流道形狀改變或過水斷面面積發生變化,即當水壓減少時,過水斷面面積增大,水壓增大時,過水斷面減小,從而使滴頭出水量自動保持穩定,同時還具有自清洗功能。

        (2)滴灌管(帶):滴灌管(帶)是將滴頭與毛管制成一體,兼有輸水和滴水功能。一個是內鑲式滴灌管:是指在毛管制造過程中,將預先制造好的滴頭鑲嵌在毛管內。另一種是薄壁滴灌帶。薄壁滴灌帶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在0.5~1mm的薄壁軟管上按一定間距打孔,灌溉水由孔口流出濕潤土壤;另一種是在薄壁軟管上熱合出各種形狀的流道,灌溉水通過流道以滴流的形式濕潤土壤。

        二、鋼架大棚驗收標準:

        (一)單體鋼架大棚

        主體規格:所有鋼材需為全新熱浸鍍鋅鋼管,棚體高度不低于3m,肩高不低于1.5m,棚寬不小于8m。

        1.拱管尺寸不低于25mm,拱管間距不大于1m。

        2.配置:不低于3縱4卡,帶搖膜器,前后開門。

        3.覆蓋材料:不低于8絲長壽無滴膜(或P0膜)。

        4.配套設施:棚內滴灌或噴灌。

        (二)連棟鋼架大棚

        主體規格:所有鋼材需為全新熱浸鍍鋅鋼管(板),跨度8m,開間4m,棚內開窗,水槽高度不低于3m。

        1.拱管:圓管外徑不低于32mm,拱管間距不大于1m。

        2.固定斜撐、頂部通風、副縱桿:圓管外徑不低于25mm。

        3.水槽鍍鋅鋼板厚度不低于1.5mm。

        4.覆蓋材料:不低于15 絲PEP膜。

        5.配套設施:棚內滴灌或噴灌。


        GSW-8432型鋸齒式頂部堅式通風連棟大棚參數

        跨度8 m,間距4m,肩高2.5 m,頂高/脊高4.5 m。拱架間距1 m,拱架Φ25×2.0mm,縱桿Φ19×1.5mm,主立柱□40×60×2.0mm,山墻輔立柱Φ25×1.5 mm,肩梁□40×60×2.0㎜,全部采用熱浸鍍鋅管材;梯形水槽,規格為厚度1.5㎜,展寬450㎜熱鍍鋅鋼板;兩邊側墻各設一道推拉門,共兩道;頂窗寬為1.6 m,四周側窗1.5m,為電動搖膜器(桿)。四周及頂部覆蓋12絲薄膜PO膜。(參考圖見下)

        GP-C832型架大棚主要參數

        規格:大棚長30m、寬8m,肩高1.6m以上、頂高3.2m以上,拱桿間距100cm,共31拱;

        拱桿質量要求:質量達到國標,管長6.0m,管外徑32mm,管壁厚1.5mm,熱浸鍍鋅,鍍鋅量200g/㎡以上,耐腐蝕性強,使用壽命10年以上;

        配制:三縱四卡,縱拉桿3道,壓膜槽4道,斜拉桿4根,帶棚頭立柱,一道推拉門;優質防老化長壽無滴膜8絲,配套壓膜線,兩拱一線。(參考圖見下)

        附件4:

        果業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

        一、建園和第一個生長季驗收指標

        1.面積用儀器GPS(或北斗)測量,大于50畝由第三方測定。驗收時記錄果園位置(經、緯度)。

        2.丘陵山地建園要修筑等高水平梯田,梯面寬不少于2.5米。12度以下緩坡可直接挖穴(或定植壕溝)。

        3.100%進行了大穴、大肥、大苗定植,常綠果樹要以營養袋苗定植。

        4.修建了灌排水溝,清除了畦面宿根雜草和樹木蔸、石頭等,平整了畦面。

        5.黃桃、奈李、蜜柚畝栽 33 株(株行距4X5米),獼猴桃畝栽55 株(株行距3X4米),其他柑橘畝栽47(株行距3.5X4米)株,另金桔畝栽100株。

        6.黃桃、奈李、獼猴桃成活率達 80%以上,柑橘類果樹成活率達70%以上。

        7.黃桃、奈李樹當年生新枝長 80 厘米以上的樹達 90%,且有明顯的樹形;柑橘類果樹當年新梢長 20 厘米以上的樹達 80%以上。獼猴桃主蔓長 1.5 米以上(或者主蔓在 1.2 米處徑粗達 1.0厘米以上),并引綁上架。

        8.果樹樹冠沒有嚴重病蟲危害;柑橘類樹葉片濃綠。

        9.有明顯水肥土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管理跡象。

        二、第二個生長季驗收指標

        10.依第一年果園界址對照位置核驗面積。

        11.經補栽后果樹株數保存率達95%以上。

        13.黃桃、奈李、獼猴桃樹當年新梢長80厘米以上;柑橘類果樹當年至少有二次新梢生長,且年新梢普遍長 40 厘米以上的樹達90%以上,葉片濃綠。

        14.果樹沒有嚴重病蟲危害;柑橘類樹葉片濃綠。

        15.落葉果樹經修剪和樹形培養,樹冠骨架基本形成,有結果母枝。主枝(主蔓)、側枝(蔓)合理分布。柑橘有明顯主干、主枝骨架。

        16.進行了擴穴改土,深施有機肥。

        17.有明顯水肥土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果園管理跡象。

        三、第三個生長季驗收指標

        18.依上年度果園界址對照位置核驗面積。

        19.果樹株數保存率達95%以上。

        20.黃桃、奈李、獼猴桃樹當年新梢長80厘米以上;柑橘類果樹當年至少有二次新梢生長,且年新梢普遍長 50 厘米以上的樹達90%以上,葉片濃綠。

        21.果樹樹冠沒有嚴重病蟲危害;柑橘類樹葉片濃綠。

        22.落葉果樹經修剪和樹形培養,樹冠骨架基本形成,黃桃奈李有主枝三個、副主枝三個以上,且合理分布,當年已試花或結果;獼猴桃有主蔓二根,側蔓四根以上,當年已試花或結果。柑橘有明顯主干,主枝兩個以上,樹冠骨架基本形成。

        23.進行了擴穴改土,深施有機肥。

        24.有明顯水肥土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果園管理跡象。


        附件5:

        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

        1.驗收的中藥材品種須為草珊瑚、黃精。

        2.合理密植。保證單位面積上有適宜的基本苗(株)數量。林下種植或套種的基本苗(株)數量應達到標準化種植基本苗(株)數量60%以上,草珊瑚基本苗種植每畝1000株以上,黃精基本苗種植每畝3000株以上。

        3.基地畦面相對平整,修有排水溝,清除了雜草、灌木、石頭等雜物,看上去干凈整潔。

        4.植株長勢良好,沒有明顯的病蟲害。成活率達85%以上。


        附件6:

        南瓜標準化種植驗收標準

        為確保我市南瓜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將南瓜產業驗收的標準確立如下:

        一、規模。為體現產業發展的規模效應和集約化生產,每個南瓜種植地成片規模不得低于20畝。

        二、種植密度。根據不同南瓜品種其種植的密度各不相同,一般情況下,當地甑盆南瓜每畝栽培密度400株,其它主栽品種密度600-800株。驗收標準定為:甑盆南瓜每畝不低于300株、其它主栽品種密度不低于500株。

        三、產量。爬地種植每畝產量不低于2500斤;棚架種植每畝產量不得低于3500斤。

        四、驗收規則,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驗收時間為6月底至7月上中旬,此時驗收主要有如下幾項內容:a、南瓜種植質量驗收。南瓜苗虅是否達到地面或棚架全覆蓋,如沒有達到全覆蓋,應督促種植主體盡快加強田間管理,彌補肥水管理不足。B、南瓜種植面積的驗收。C、南瓜種植密度的驗收。第二次驗收于南瓜成熟統一采收前5-10天進行田間隨機抽樣測產,具體時間因主栽品種不同,其成熟期各不相同,因此此次驗收的時間確定應由種植主體在南瓜采收前5-10天向產業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再由相關部門進行田間實地驗收,種、驗收應當當場簽字。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網站地圖 隱私聲明 版權聲明

        主辦:井岡山市人民政府 承辦:井岡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版權所有
        備案證編號:贛ICP備14004972號-1 網站標識碼:3608810001
        贛公網安備 36088102000006號  技術支持:維網科技